人类不只有”自私的基因“

发布时间:2022-06-01 来源:听心教育心理网 722 阅读
公益低价心理咨询,每次100元,需满25岁,每天3个名额,预约咨询:18522868098(同微信)。

人的本性就是自私,似乎已经被大众认同,经济学家们也大都认为人类往往极度自私。但近期心理学家们却发现人们在道德决策中表现出了一种“超级利他的”决策倾向,即以牺牲自我利益为代价来减少他人的痛苦。

事实上,亲社会行为在社会互动中确实出奇地普遍,即使个人会付出较大的代价。为什么这么说,我们可以从上海的“摆渡人”来分析:

自上海宣布分阶段复工复市恢复交通后,无数滞留于此两个月的人涌向这里,急切地想要离开。这些匆匆离去的背影,多是因为无奈。更有太多不知所措的沪漂,断了收入,连住的地方都没了。无处可去,只能离开这个曾是梦想起点的地方。而离开的路,却困难重重。公共交通并没有完全恢复。打车?各有各苦的人们,在高昂的价格前只能却步。

他们只能骑共享单车,行李太多的,只能步行。但处处有封控,原本几公里的距离动辄绕成几十公里。他们从日出走到日落,从白走到黑。走得慢了,核酸过期,迟个一分钟都无法进站。只能在桥洞下、在路边睡一会儿,等待天明。虹桥站边,是数不清的疲惫异乡客。两个月的苦涩过后,离开,依然是场漫长的煎熬。可人潮里,出现了一些身影。

那天,一个姓吴的男人,在一条徒步去虹桥的视频下留言。说自己也无可奈何地打算步行20公里,慢慢走去车站。留言发出去不久,一条私信发到了他的手机。“我可以送你去车站,免费。”吴先生喜出望外。凌晨12点,对方联系到他,才发现,这是一位外卖小哥。

白天,小哥要工作12小时。晚上收了工,便马不停蹄赶来接上吴先生。并坚称,分文不取。凌晨的沪闵高架下的小路,还有无数拖着箱子、半夜还在步行赶往车站的人。小哥看着他们,对吴先生说了句话:“我们开快一点。”他想送完吴先生后,抓紧时间,再多帮一些人。这个26岁的小哥,姓余。他从老家安徽潜山来到上海,做了3年的外卖骑手。但封控之下,他寸步难行。直到上个月27号,他拿到了平台的保供人员名额,才走出小区开始工作。根据要求,他出去了,就不能再回家。为了糊口,他只能忍着心酸,每天从清早开始奔波至深夜十点。夜晚,便露宿在上海的街头。

在这个物资涨价、车费天价的时候,他一分钱也不要。自己窘迫地讨着生活,却只对被帮助过的那些人笑着说:“不客气,我只是做了件很小很小的事情。”在上海做着免费“摆渡人”的骑手,远不止小余一个。

但可以预见的是,这些人,不会被大肆报道,不会被冠上什么荣耀。他们生而平凡。尽力去帮的,也是在很多人看来微不足道的小事。一段时间过去,也许不会再有人记住他们所做的事。他们就如同足下的小车,马不停蹄,也悄无声息,消失在夜色里。

从他们身上我们看到了人性的伟大,个人不仅仅是利己主义者,更可以是“超级利他主义者”。俗话讲,赠人玫瑰手有余香,帮助他人可能就是会让人感到快乐吧。即使在现在越来越以利益为核心的社会,我们依然相信有些东西是超越人性,超越利益的。

心理健康问题咨询:18522868098(同微信)

咨询热线

18522868098

微信咨询

185228680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