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百科 | 共情:需要有,但不要太多!

发布时间:2024-04-09 来源:听心教育心理网 259 阅读
公益低价心理咨询,每次100元,需满25岁,每天3个名额,预约咨询:18522868098(同微信)。

一、什么是共情?

共情是人本主义心理学家卡尔·罗杰斯提出的一个概念,又被称为同理心或神入。罗杰斯认为,共情是一种理解他人内心世界的能力,这种理解不仅仅是智力上的理解,更重要的是情感上的共鸣和体验。他强调,共情涉及到三个方面:

1、准确感知他人的内在世界:理解他人的感受、想法和动机,尽可能地从他人的视角看待问题。

2、无条件的接纳:理解他人的同时,不带有任何评判和偏见,给予他人无条件的正面关注和接纳。

3、情感共鸣:不仅仅是理解他人的情感,更是在情感上与他人产生共鸣,能够感受到他人的情绪变化。

共情被广泛运用于各种流派的心理咨询过程,在个人人际交往中,共情也是比较重要的能力。

二、共情往往比讲道理更有用

共情在很多情况下比单纯讲道理更有用。

人是情感动物,在涉及到情感情绪、人际关系等问题时,更偏向感性。一味的讲道理、争对错往往使人厌烦,共情能够建立情感上的连接,让人感到被理解和接纳,这种感觉往往比逻辑上的说服更能触动人心。

单纯的讲道理和逻辑论证更可能会触发对方的防御反应,导致对方更加坚持己见。共情能够增强人与人之间的信任感,在信任的基础上,即使存在分歧,人们也更愿意寻找共同点,共同解决问题。当人们感到被理解和尊重时,他们的防御机制会降低,更加开放和愿意接受不同的观点。

共情满足了人们被理解、被尊重的基本心理需求。大部分人其实并不想争论对错,而是希望别人能够站在自己的角度感受自己的情绪、理解自己面临的问题。

三、共情能力太强会自伤

共情在人际交往中非常重要,但共情能力太强有时也会导致共情疲劳或情感代入过度,从而增加自己的心理负担。

共情能力强的人往往会不自觉地吸收和模仿他人的情绪,特别是负面情绪,如悲伤、焦虑或愤怒,这可能导致自己的情绪状态受到影响。长时间承担他人的情绪负担,尤其是在没有有效的情绪调节和自我保护机制的情况下,可能会导致情绪耗竭,感到精疲力尽。

共情能力强的人往往情感细腻且敏感,过分关注他人的需求和感受,长期下去可能会感到自我界限模糊,难以维护个人的情感独立性。

四、要共情但不要太多

适度共情是一种平衡艺术,既能理解和感受他人的情绪,又能保护自己不被过度的情绪消耗或影响。如果你共情能力太强,不妨试着作如下调整:

1、了解自己能够承受的情感强度和类型,认识到自己的情感界限,保护自己不被过度共情影响。

2、当他人的需求或情绪超出你的承受范围时,学会以礼貌但坚定的方式说“不”。这不是自私,而是自我保护的一种方式。

3、同理心是理解他人感受的能力,但不必完全沉浸其中。尝试从一个更客观的角度理解他人,而不是完全代入他人的情绪。

4、通过正念冥想等方式,提高自我意识,学会在共情时保持一定的情感距离,避免完全沉浸在他人的情绪中。

心理咨询就选听心教育心理咨询中心,10年老牌机构,专业、私密!咨询预约:18522868098(同微信)。

心理健康问题咨询:18522868098(同微信)

咨询热线

18522868098

微信咨询

185228680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