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9年,一位日本探险家途经蒙古,偶遇了一个当地女孩。
她小小的身躯骑在比她还要高许多的马背上,眼神扫过来,像一只桀骜不驯的小马驹,更像一头傲视草原的狼崽子。
她叫普洁,名字寓意是“星期四出生的天之骄女”,只有6岁。
而这位不速之客是日本探险家关野,正在横越蒙古的旅途中。
他看到马背上的普洁,被她的桀骜不驯吸引,拿出相机一阵狂拍。
没想到,草原上的相遇,开启了他和普洁一家多年的羁绊,并拍下纪录片——《蒙古草原,天气晴》。
这部纪录片于2006年就公布到了网络,但引发感动的感动延续至今。
豆瓣9.7分,B站一万人同时在线观看,两万人哭着打五星。
没有炫技的镜头,没有精心雕琢的对白,却让每一个看完它的人泪如雨下。
一切朴实的情感,在这片广阔的大地上,都显得格外纯净。
在女孩的身上,有人看到了命运的多舛,有人听到了生活的呜咽,有人唏嘘于贫困的苦涩,有人感慨于情谊的纯真。
那些平淡中的悲喜,与苦难里的情深,无一不让人心底颤动。
一开始,这是草原上一场最美的相遇,到后来,是最痛的离别。
正如海子的一首诗:
目击众神死亡的草原上野花一片/远在远方的风比远方更远/我的琴声呜咽、泪水全无/我把这远方的远归还草原
毫无疑问这部纪录片是个悲剧,妈妈走了,外公走了,普洁也走了,看过这部纪录片的人都会感慨的道出:这人生的见面啊,见一面少一面。
豆瓣的评论里有位网友说:普洁去世那天,北京出生的一个小姑娘和她很像,现在过的很好,这让我宽慰了一些。
我们不信来世,但是对于普洁我们希望她有来世。
或许也有人费解,从2006年这部纪录片公布到现在已经过去16年了,为何它还一直牵动着人们的心房?
小编带大家从心理学的视角来看,为什么这部悲剧如此打动人……
01悲剧会更引发人的深思
鲁迅曾说过:悲剧就是把美好的东西打碎了给你看。
当我们看到美好的记录却以悲剧结尾时我们会沉思,到底是什么导致了这场悲剧:
是普洁爸爸不负责任的离开家?
是丢失的39匹马?
是妈妈不该太晚出去看望病人?
是市场经济下公社不再储存干草过冬,医院不再免费提供医疗给牧民?
是那辆该死的撞向普洁的车?
种种原因会引发我们的深思,又因为得不到确切的答案而在心里久久不能释怀。
02因为悲所以“美”:BE美学
在西方美学史的文化中,我们可以看到西方的很多文化都是建立在悲伤之上的,甚至快乐的极致就是悲伤。
映射到现实生活中,人生哪有一帆风顺,总是有相当多的遗憾,而我们也总是在遗憾中逐渐疗伤,这种血肉之躯带给我们的真实感是更加浓烈和真实的,是新一代浪漫主义的改变。
从善良大方坚韧又可爱的妈妈,到马背上桀骜不驯又乖巧可人的普洁离去都让观众感到了切肤之痛。
她们是那么美好,身上似乎凝结着人类所有美好的品质,但是她们都走了。
这是个Bad ending,但是我们对她们的美好却更加记忆深刻,甚至比现实生活中的更好,让我们心中涌起久久的意难平。
03以悲揭露社会现实
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
《内蒙古草原 天气晴》给人感觉就是古朴苍凉的画风,每出现一些现代化的物品都带给人一种视觉冲击。
有一幕给我印象很深刻,一台破旧不堪的收音机被奶奶修了又修,但还是一直留用。
反观我们周围,年轻人们更换电子设备的速度取决于品牌的推新速度,干手机维修的都快饿死了。
再者由于市场经济的改组,原本储存干草的公社不再履行职责,但单靠牧民自己储存这几乎是不可能的事情。
救难的干草昂贵,普通牧民难以承受。
冬天来了,地上没有足以过冬的牧草,马匹跪坐在地上,活活饿死。
1999-2000两年间,575万只牲畜死于饥寒交迫,相当于蒙古牲畜的1/10。
没人知道,在那段时间里,普洁一家老小是怎么度过的。
就如狄更斯所言“这是最好的时代,这是最坏的时代”,顶层的人占尽一切,底层的人无片瓦遮头。
这个时代会会轻易抛下任何一个、一个民族、一个国家
牧民们的游牧生活和这个日新月异的世界格格不入,他们之中很多人没有社保,普洁的妈妈就是一员。
在被马踩踏之后,救护车连叫三天不到。
用私家车送到医院也因为没有社保而牧民少有现金收入而拒绝接。
普洁的妈妈就这样走了。
我们很难说是牧民的生活方式不对,还是医院市场经济后不再提供免费医疗不对。
只得一声轻叹:这个时代抛下任何一个人都不会打一声招呼。
作为普通人的我们只能奋力追赶时代的步伐,仅仅要求不被抛弃。
心理咨询师证书报考培训学习请选择听心心理咨询师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