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虑型依恋—你走了真好,不然总担心你要走

发布时间:2022-07-19 来源:听心教育心理网 1356 阅读
公益低价心理咨询,每次100元,需满25岁,每天3个名额,预约咨询:18522868098(同微信)。

01

有一句话可以专门代表缺乏安全感的人:“你走了真好,不然总担心你要走。”

在恋爱中患得患失这是恋爱所赐予人类的通病。

但坏就坏在,当一个本身就极度缺乏安全感的人谈起了恋爱,患得患失就变成了雪上加霜的致命一击。

成人依恋大致可分为:安全型,焦虑型,回避型,混乱型,四种类型。

极度缺乏安全感的人属于焦虑型依恋。

当个体在童年早期的互动中高频率的产生“被忽略”“不被照顾”时,个体发展出了持续的向外投注能量,例如不断的哭喊,较难安抚的情绪和不适感,以试图获得抚养者对自己进行回应。

此时抚养者给予了婴儿安抚,这种不断的哭喊换来安抚的模式被固定下来就形成了焦虑型依恋模式。

而早期的依恋模式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成年后的亲密关系的建立。

我们来看一下成人焦虑型依恋的具体表现:

1、在“他必须爱我”和“我不值得爱“之间无限循环。
2、不自觉讨好对方,并渴望用这种讨好来构成对方施舍你安全感的理由。
3、一旦有了伴侣,不可自控地有一种强烈的“依附感”和“便携感。”即渴望自己做什么都有对方陪伴,对方做什么都带着自己
4、 神经质。只要对方不呈现出近乎夸张的爱意表达,就觉得对方对自己的爱在以肉眼可见的速度流逝。
5、自卑。只要对方身边出现了别的异性,就会觉得对方比自己的吸引力更大,继而脑补自己不知何时就会被惨遭背弃的画面。
6、容易使用不恰当的方式来表达爱意。例如通过作闹、卖惨、威胁等方式试图引起对方关注,如果对方没有做出相应回应,这些方式就会愈演愈烈,最终危及感情。
7、在生理上可能会表现为“肌肤饥渴症。”会忽然在某一瞬间极度渴望与他人(不一定是伴侣)有肢体接触,比如渴望被抱抱,或者忽然想搂住身旁的人等。

“爱的不知所措,丢了自己”,常常是焦虑型依恋的真实写照。

02

那么,这种情况要如何着手改善呢?

1、写日记

很多缺乏安全感的人在用不恰当的方式表达爱意时,其本身是有意识的。即知道自己在做什么,也知道那样做不对,但就是控制不了。

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一项研究发现,以日记的方式写下目标能够刺激脑底“网状激活系统”细胞,目标越详细,心理蓝图就越清晰,目标就越可能会实现。

科学的建议是:在该改变初期,不要逼迫自己直接从行为上做出改变。而是尽量将自己不恰当的行为客观详细地记在纸上,并清晰明了地给自己这些行为纠错,警示下次不再做出同样的事。

2、多表达自己情绪背后的原因

有些时候我们的伴侣可能因为一些事情和情绪问题暂时失联,这本来是人之常情,但却会加剧焦虑型依恋者的不安全感,因此出现夺命连环call,甚至在伴侣回复后情绪失控。

正确做法是,将“攻击思维”转换为“原因思维”。即告诉对方自己有情绪的原因何在、是为什么,比如:“你一下午没理我,我很想你,但找不到你,所以我有点难过。”懂了么?说出原因,而不是仅仅释放情绪。

3、自我提升

恋爱中的很多问题其实都可以用“自我提升”来解决——因为恋爱中的多数问题都是由“怕对方不爱自己”而产生的。恋爱心理学表明,依靠软磨硬泡得来的关系,即使成功发展成情侣,也是后患无穷。

真正能让两人一直走下去的秘诀只有四个字:互相吸引。

当你身傍光环,把自己的人生经营的明明白白时,根本无需多加讨好,对方就会像像块被吸引的磁铁似的身不由己地靠近你。

更多好文请查看心理咨询热点

心理健康问题咨询:18522868098(同微信)

咨询热线

18522868098

微信咨询

185228680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