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得选择”才不是最惨的,人生的痛苦之处就是有太多的选择

发布时间:2022-07-15 来源:听心教育心理网 2138 阅读
公益低价心理咨询,每次100元,需满25岁,每天3个名额,预约咨询:18522868098(同微信)。

01

王志文在天道中感慨:“人之所以痛苦就是因为有太多的选择。穷乡僻壤的犯罪率低不是说偏僻的地方人的本性就有多么的善良,而是他们没得选择。”

可能会有人会出来反驳,因为很多人认为,生活中面临的选择越多人越快乐,“没得选择”才是最痛苦的。

事实并非如此,随着年龄和阅历的增长,我们要进行选择的事情越来越多——小到今天早上吃什么,大到生死的抉择。

这个时代给足了我们发展和生存的机会,同时也给予了我们太多的选择。

这些风险与机遇并存的选择,往往令人无从下手,甚至产生焦虑。

从心理学上讲,这种焦虑来源并不是因为惧怕选择本身,而是担心决策的结果不好,以至于裹足不前,心理学称之为“决策规避”。

人内心的冲突也就来源于此,人的痛苦也就来源于此。

心理学家勒温的冲突理论指出我们的内心冲突类型主要有三种:

双趋冲突:这是个体对具有同样强度的两个吸引对象,只能选择其中之一而必须放弃另一个对象时引起的冲突;

双避冲突:个体对自己持否定态度的两个负效价目标必须选择其中之一时产生的冲突;

趋避冲突:某一对象对一个人即有吸引力又有排斥力的场合下,在他内心中产生的冲突。

而在现实生活中我们更多面临的是“双重趋避冲突”,这是双避冲突与双趋冲突的复合形式,

面对这种情况,当事人往往陷入左右为难的痛苦取舍中。

如:在挑选工作时,一个机会物质待遇优厚而社会地位却不高,另一机会是社会地位高而物质待遇菲薄。

费斯汀格的认知失调理论也对“选择性加重了认知失调”做出了相应的证明:有选择时认知失调高,态度改变也大;而无选择时人们体验到的失调少,态度也不会有大的改变。

02

日常生活中心理冲突的困扰在所难免,但过多的选择甚至会对人造成应激障碍,严重者会衍生出选择恐惧症,对没错,真的有选择恐惧症,这不是平时开玩笑的口头禅。

那么,如何才能尽可能减少选择带来的焦虑和痛苦呢?

首先我们要明白选择之所以会带来痛苦一是要割舍,也就是势必会失去没有被选择的东西,这种失去令选择者感到痛苦,没有人会希望失去。

而选择失去哪样东西的控制权又在于自己,这种控制权又使选择者面临负全责的压力,使其本能的想逃离这种压力。

二是结果不可控,不知道自己选择的是否是最优的,人人都希望完美都渴求最好,也有贪婪的天性,未知的可能性会使选择者陷入后悔的情绪。

特别是选择的结果不理想时,以往不愉快的记忆,会使选择者在选择时恐惧再次遭遇这种情绪。

了解了这两点后我就可以对自己的选择恐惧下手了:

首先,可以尝试增加必要的条件来减少选择感。同类事情,每多一个条件,选项就会大幅度减少。做选择时,不妨尽量考虑最必要的条件,把握选择的核心。

其次,尝试把自己从“追求完美”的框架中解脱出来。当选择完成后,坚定自己这一选择,不要后悔。

最后,不断重复积极的心理暗示,相信自己的选择是最好的。尝试用自我欣赏来替代自我否定,进而逐步缓和选择困难的问题。

说在最后,人生可以在一次次的抉择中变好,也可能会变糟。

但请相信,改变的力量始终掌握在你的手里。

心理健康问题咨询:18522868098(同微信)

咨询热线

18522868098

微信咨询

185228680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