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你从心理学角度来认识「青少年厌学」

发布时间:2024-09-20 来源:听心教育心理网 341 阅读
公益低价心理咨询,每次100元,需满25岁,每天3个名额,预约咨询:18522868098(同微信)。

一、厌学是心理冲突的外在表现

厌学是指学生对学习产生消极态度,表现为不愿意上学、对学业任务缺乏兴趣、学习主动性下降等。这种现象不仅限于短期的学习倦怠,而是持续的、根深蒂固的排斥学习的情感体验和行为表现。

从心理学角度看,厌学是内在心理冲突的一种外在表现。厌学并不仅仅是对知识的厌烦,更多时候是对学习环境、学习压力以及自我认知等因素的综合反应。青少年处于生理和心理的双重过渡期,自我意识的觉醒、个体的独立性需求与社会期望之间的矛盾,使得他们更容易出现厌学情绪。

二、青少年厌学的主要心理原因

1、学业压力与成就焦虑

青少年时期是学业任务最为繁重的阶段,面对考试成绩、升学压力,很多学生产生强烈的焦虑感。心理学中的成就动机理论指出,个体在追求成功和避免失败之间存在两种基本动机。当青少年在学习过程中频繁遭遇挫折或未达到预期目标时,失败感会侵蚀他们的学习动机,从而引发厌学。

2、自我认同危机

根据埃里克森(Erik Erikson)的心理社会发展理论,青少年阶段面临的核心任务是建立自我认同。在这个过程中,学生逐渐形成关于自我的一系列认识。如果一个青少年将学业成绩与自我价值紧密联系,当成绩不如意时,他们可能会产生自我怀疑,进而出现厌学情绪。

3、兴趣与现实的脱节

青少年时期,个体的兴趣和认知逐渐多元化,但学校教育通常比较单一、刻板,容易让学生感到学习内容与自身兴趣的脱节。自我决定理论认为,个体的行为动机分为内在动机和外在动机。当青少年对学业缺乏内在兴趣,仅依赖外在的奖励和压力时,学习变得沉闷,久而久之容易产生厌学。

4、家庭环境的影响

家庭是青少年成长过程中最为重要的外部环境之一。家庭氛围、父母的教育方式对孩子的学习态度有着直接影响。如果父母对孩子的期望过高、缺乏有效的沟通,或是教育方式过于严厉、苛求,孩子会产生压迫感和逆反心理,逐渐排斥学习。

5、同伴关系与社会支持不足

青少年正处于社会化的重要阶段,同伴关系在他们生活中占据了越来越重要的地位。如果青少年在学校中受到同伴排斥或感到孤独,他们可能会将这种负面情绪转移到学习上,进而表现出对学业的抵触。

三、改善青少年厌学,家长可以这样做

1、建立良好的家庭沟通

有效的沟通是解决厌学问题的第一步。家长应多与孩子进行开放的沟通,了解他们对学习的真实感受。避免使用指责或批评的语言,而是通过倾听和共情,帮助孩子表达内心的困扰。

通过积极的沟通,家长可以发现孩子厌学背后的具体原因,例如学习压力过大、缺乏兴趣或社交问题。了解这些问题后,家长可以有针对性地提供支持和帮助。

2、帮助孩子建立学习动机

激发内在学习动机是解决厌学问题的关键。家长应注重培养孩子对学习内容的兴趣,而不是单纯强调成绩。可以通过让孩子参与自主学习、选择感兴趣的课题或活动,帮助他们体验学习的乐趣和成就感。

此外,给孩子设立可实现的小目标,并在达成目标后给予积极的反馈,可以增强他们的自信和成就感,逐步提升学习动机。

3、提供情感支持与心理辅导

当孩子表现出严重的厌学情绪时,家长不应忽视其背后的心理问题。针对学习压力、焦虑或低自尊的孩子,家长可以寻求专业心理辅导或心理咨询,帮助孩子应对情绪问题,重建自我信心。

天津青少年心理咨询疏导:18522868098(同微信)。

心理健康问题咨询:18522868098(同微信)

咨询热线

18522868098

微信咨询

185228680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