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科普 | 你有强迫症吗?

发布时间:2024-01-17 来源:听心教育心理网 384 阅读
公益低价心理咨询,每次100元,需满25岁,每天3个名额,预约咨询:18522868098(同微信)。

一、什么是强迫症?

强迫症又被称为强迫性障碍(OCD),是一种常见的心理障碍,国内的强迫症人群占比约为1.63%。强迫症个体往往存在强迫思维和强迫行为,他们能够意识到这种思维和行为是不合理的,但是却无法控制和停止。这种病态的思维和行为模式会给个体带来极大的困扰,甚至是痛苦,导致无法专注工作或学习,严重影响生活质量。

二、强迫思维和强迫行为

1、强迫思维

强迫思维指的是一个人反复出现持续不断、难以控制的思想、观念或者冲动。

强迫思维的特点是固定、反复和不受控制。固定性指的是强迫思维往往是一种固定的模式,其内容和形式比较固定,个体难以改变;反复性指的是强迫思维会一而再、再而三地出现在个体的意识中,不断重复;不受控制性指的是个体不能自主地控制和停止这些思维,尽管意识到它们可能是不合理的或是荒谬的。

强迫思维可以表现为各种各样的想法和冲动。比如:反复怀疑自己已经发生的行为是否失当;回忆出门时是否关闭了取暖器或燃气;一直担心自己是否患了某种疾病,并试图找出根据;反复思考一些无意义的事,比如1+1为什么等于2,会不会发生地震等等;不断回忆自己经历过的事,可能会试着重现当时的情景,并自言自语。

2、强迫行为

强迫行为,也就是反复地做一些特定的事情。这些行为常常与强迫思维有关,个体希望通过执行这些行为来缓解焦虑和不适。个体往往能够意识到强迫行为是病态性的,但是却无法控制。具体有如下表现:

反复洗手或清洁:当存在强迫思维的时候,个体可能会反复洗手或清洁物品,以消除对细菌污染的担心。

反复检查:个体可能会反复检查门窗是否关闭、煤气是否关好、电器是否关闭等,以确保一切安全。

反复询问:个体可能会重复问同一个问题,再三确认或寻求保证,以减轻自己内心的焦虑或不安。

反复计数:个体可能会反复计数物品或数字,例如书本数、楼梯数、字母的个数,货物的数量等等。虽然知道无意义且不必要,但是无法控制。

强迫性仪式:强迫性仪式是指一个人觉得必须按照特定的模式或顺序进行行为才能消除恐惧、焦虑或不适感。例如,一个人可能认为必须按照特定步骤出门,比如先迈右脚,否则会带来不好的后果。

强迫思维和强迫行为是强迫症的核心表现。

三、强迫症的形成因素

1、遗传因素:研究显示,强迫症在家族中有一定的遗传风险。家族成员中患有强迫症的人比普通人更容易存在强迫症。遗传因素主要通过影响脑神经化学物质的平衡、信号转导通路及脑区功能异常来起作用。

2、家庭环境:强迫症的发生也与个体所处的家庭环境有关。比如,在家庭中出现过于清洁、过度关注细节、对错误的无法容忍等行为,可能会对孩子的认知和行为产生影响,增加产生强迫思维和强迫行为的风险。

3、个性特征:强迫症个体往往具有完美主义、倾向于过度关注细节、强调秩序和整洁等特点。这些个性特征使他们更容易感到焦虑和恐惧,并导致强迫行为的出现。

4、心理因素:个体的过度焦虑、担心和恐惧可能是导致强迫症症状的一个重要原因。强迫症个体往往对某种问题过度关注和担心,这种担忧与强迫行为形成了一种恶性循环。通过实施强迫行为,个体可以短暂地减少不安和恐惧,但这种减少并不持久,于是个体又开始表现出新的强迫行为。这种循环反复加剧了个体的心理困扰,使他们陷入了一种无法自拔的境地。

四、如何应对强迫症?

如果强迫思维和行为比较轻微,可以试着进行自我调节,可以通过转移注意力,专注于某个具体工作,来避免自己陷入强迫思维的困局中。试着说服自己,对人对事不要过分苛刻,要有容错弹性。另外,可以采取一些适合自己的放松方式,通过心理减压来改善强迫思维和行为。

如果强迫思维和行为比较严重,严重影响工作和生活,则需要采用药物以及心理咨询的方式。森田疗法、认知行为疗法等是应对强迫症的重要心理疗法。心理咨询师可以帮助个体调整思维方式和行为模式,从而减轻强迫症状。

听心教育心理咨询师实操班招募中,3位资深心理咨询师全程带领,让你从心理小白成长为可独立做个体心理咨询的合格心理咨询师,课程咨询:18522868098 (同微信)。

心理咨询师证书报考咨询答疑:18522868098(同微信)

咨询热线

18522868098

微信咨询

185228680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