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经性贪食症

发布时间:2022-07-07 来源:听心教育心理网 965 阅读
公益低价心理咨询,每次100元,需满25岁,每天3个名额,预约咨询:18522868098(同微信)。

神经性贪食症,又名贪食症,是以反复发作性暴食,并伴随防止体重增加的补偿性行为及对自身体重和体形过分关注为主要特征的一种进食障碍。

主要表现为反复发作、不可控制、冲动性地暴食,继之采取防止增重的不适当的补偿性行为,如禁食、过度运动、诱导呕吐、滥用利尿剂、泻药、食欲抑制剂、代谢加速药物等,这些行为与其对自身体重和体形的过度和不客观的评价有关。贪食症在年轻女性(<30岁)多见,并多在青春期和成年初期起病,贪食症的发病年龄在青少年中常常较神经性厌食晚,平均起病年龄通常在16~18岁。

贪食症是一种现代病,其病因及发病机制目前尚不清楚,但多数研究认为,贪食症的发病与生物、心理、社会文化因素有关。

临床表现

1、心理和行为障碍

贪食症的行为特征主要为暴食-清除循环,表现为冲动性暴食行为,缺乏饱食感,伴有失控感。这些行为常与空虚、孤独、挫折感或有诱惑的食物有关。贪食症患者通常在出现罪恶感、极度痛苦或躯体不适如恶心、腹胀、腹痛时终止暴食行为,继之是补偿性排泄行为,以防止体重增加。

常用的清除行为有用手指抠吐或自发呕吐、过度运动、禁食,滥用利尿剂、泻药、食欲抑制剂和加速机体代谢的药物如甲状腺激素等。暴食-清除行为可以反复循环。暴食和补偿性清除行为的秘密性是贪食症的另一特征,其行为常不被家人和朋友注意。此外,贪食症患者中还常见偷窃食物及酒精滥用、性紊乱、自伤、自杀企图等冲动行为。

贪食症和其他精神障碍关系密切,可合并心境障碍、焦虑障碍、物质滥用特别是酒精和兴奋剂滥用,贪食症患者人格障碍的共病率较高,主要表现为边缘性、反社会性、表演性和自恋性人格障碍。

2、躯体障碍

贪食症的躯体障碍可表现为开始轻微或一过性症状如疲乏、腹胀和便秘等,发展到慢性的、甚至威胁生命的障碍如低钾血症、肾脏功能和心功能损害等。暴食行为可导致一系列胃肠道症状,以恶心、腹痛、腹胀、消化不良和体重增加较为常见,而严重的并发症急性胃破裂较为少见。

贪食症患者最常用的补偿性清除行为是自我诱导呕吐,可引起一系列严重躯体不适或躯体疾病:胃酸反流导致牙齿腐蚀或溃疡、食管与咽部损害;反复的呕吐可致腮腺和唾液腺肿胀、腮腺炎;自我诱导呕吐时,手指和牙齿及口腔黏膜摩擦或刺激可引起口或手损伤;频繁的呕吐导致K+、Cl-、H+丢失过多,引起低钾、低氯性碱中毒,甚至出现心律失常或肾脏损害;此外,继发性代谢紊乱还可表现为疲乏无力、抽搐和癫痫发作等。贪食症的常见躯体合并症还有泻药依赖、慢性胰腺炎等。

更多心理学知识请多多关注心理学智库

心理咨询师证书报考咨询答疑:18522868098(同微信)

咨询热线

18522868098

微信咨询

18522868098